九曲,是北方民间流传下来的一项民俗文化。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郭家营九曲是是明末清初年间开始的。相传民国二十三年政府采取移民实边政策,大量山西人涌入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巴彦镇郭家营村也是那个时候形成的。并把九曲文化连同龙灯带到当地,每到正月十五期间,十里八乡人们都要来这里参加这一活动,从正月十四就开始敲锣打鼓,喜开九曲门,浑厚的锣鼓,敲击着千百年来人们的希望,敲出了黄土地的气势,“九曲”像个城廓又似一个迷宫,其回廓没有重复路径。相传九曲黄河阵是古代兵家布下的一种易守难攻的阵式,因其阵象九曲十八弯的黄河 ,故称为“九曲黄河阵”。游绕九曲黄河阵,以求一年通顺,四季平安。
九曲黄河阵是用五根高杆,九根次高杆和三百一十五根桩木横竖各十八根插于土中,然后用横木串连起来的九个蜗牛状连环弯,从正上方看是一个面积324平方米的正方形,其中有九曲十八弯。在九曲每一弯的中心有九根次高杆,上挂九盏大灯笼。灯笼上书有:福、禄、寿、喜、富、安、康、祥、顺,其余的三百一十五盏悬于桩木上的五颜六色的灯分别环绕着九盏大灯,构成了颇为壮观的九曲黄河阵。在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转九曲能消灾驱病,活到九十九。正因为这样,转九曲男女老幼,人人不误。九曲黄河阵,这一社火项目三百多年来一直延续至今,而且愈来愈旺。
依照当地的习俗,郭家营在游九曲之前,都要做一些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和祭拜,敬天敬地,敬各路财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九曲场外旱船秧歌被围的水泄不通,锣鼓声、唢呐声、丝竹声、欢歌声,声声清脆,字正腔圆,飘荡在色彩斑斓的近空;九曲场内,在龙灯的带领下,人在灯中游,灯在人上飘,一轮朗月当头照耀,俨然欢乐的海洋,幸福的天堂,好不壮观。龙灯畅游过九曲之后,按照当地留下来的风俗习惯,以顺时针的方向,到各家各户拜年,主人们将自家珍藏的美酒端出来,非常虔诚的倒在龙的嘴里,奇怪的是龙嘴里的纸,千杯不湿,这也成为几百年来人们传说中的神奇之处。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奥妙。人们在一年一年乐游九曲的同时,深深感到,时代发展了,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昔日除妖崭魔的工具,今天祈求平安幸福的场所。
如今九曲黄河阵,成为是人类进步、和谐、文明、富裕的缩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乐园。成为绽放在民间文化丛中的一朵常开不败的绚丽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