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学 | 让森林拥抱城市,为世界增添一抹绿色——植树节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今年是我国的第41个植树节。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国家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1915年,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业学家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节日起源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
韦孝宽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据记载,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韦孝宽经过调查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行人遮风挡雨。韦孝宽的这一做法造福桑梓,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陕西作为历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陕西人对槐树更是情有独钟,并且广为种植,现在这种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诗词小分享
次韵定山先生种树
[明] 陈宪章
花时风日美新晴,北沜南垞迤逦行。
春色酣酣熏我醉,年光衮衮叹人生。
竹林背水题将遍,石笋穿沙坐欲平。
客问定山何所有,满山红紫数声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