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送走金猪迎鼠年,
春节就在眼面前。
党中央,发命令,
全民防控齐上阵。
中科院士钟南山,
八十四岁上前线。
带领团队去武汉,
大年三十奔武汉,
危险关头降瘟神。
细节方面很重要。
不打麻将不聚集,
自我隔离很重要。
大家一定要记牢。
全国人民齐努力,
无愧村民的好领头 防疫快板书) 作者 黄福正 打竹板,我台上走, 我给说一段快板书, 今天别的咱不说, 单表我村的李支书。 村干部,李支书, 人称外号“闲不住”。 村委会,党支部, 全体村民的“顶梁柱”。 本想过个祥和年, 病毒作乱在眼前。 党中央,早部署, 全民动员手挽手。 身为一村的党支书, 冲锋陷阵在前头。 清晨起来喇叭吼, 乡亲们大家听清楚。 二老舅你不要走, 今年过年把家守, 不走亲,不访友, 不打麻将,不乱走。 炒米、奶茶、手把肉, 饺子、油糕、啃骨头。 兴致来了吼一首, 就在家里喝烧酒。 还有四家“五保户”, 牛娃照看勤守候。 军属、烈属要照顾, 上门拜年去问候。 家里卫生要搞好, 出门一定戴口罩。 开窗通风多散气, 做完营生勤洗手。 村口派人来把守, 谁也不能出村口。 羊不出圈圈好牛, 管好各家的猪和狗。 严防疫情到村口, 人人有责严把守。 村规民约要维护, 出了事故要追究。 村里营生事多头, 管好人还要管牲口。 一旦人畜染病毒, 责任匪浅丢了丑。 不是我本人不识闲, 村里的营生不能闲。 如果失误出了偏, 乡亲们面前丢了脸。 好一个村里的李支书, 喇叭吼完到村口。 查岗查哨闲不住, 走街串巷不停步, 做好宣传和防护, 工作细致无疏漏, 发现情况早告诉, 尽快通知党支部。 他装着村民的喜和忧, 无愧村民的好领头。 张宇顺:中共党员,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文艺创作,创作小戏、散文、诗歌等作品三十余篇。主要作品有《追猪》、《捐款》、《媳妇过门》、《过年》、《红绿灯》、《订婚》等。 陈美荣: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人,大专学历。呼和浩特市丰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呼和浩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赛罕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工作期间,担任《院报》主编 。先后创作文学作品近30万字,正式出版《岁月流金》个人散文集。曾为文友编辑出版《高建业诗歌集》、曲生《心语集》诗歌集、杨爱枫诗歌剪纸集《枫叶红》并作跋。参与编创《草原电力忠魂》、《丰州情韵》、《呼和浩特革命老区》、《呼和浩特当代文学史》上下集、《话说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赛罕区文化人物和作品简汇》;《内蒙古民间故事全书·呼和浩特卷》副主编之一。2003年,在抗击“非典”期间,报告文学《死神面前的抉择》在《内蒙古目报》发表,并获优秀作品一等奖,此文还被《党的教育》、《内蒙古社保》创刊号转载。 黄福正:大专学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纪检委退休干部。1972年应征入伍,在部队文工团任二胡演奏员,复原后曾任英语教师、政府公务人员。 自幼爱好文学,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初中毕业回乡后,参加劳动,接触社会,和农民一起生产劳动,和农民兄弟结下深厚的感情,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1969年被《呼和浩特市晚报》聘为通讯员至今,文章屡屡见报。共创作诗词、童谣120余首,其中童谣《我和小树一起长》在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童谣《人人梦里乐开怀》获呼和浩特市优秀童谣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