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艺堆绣是用布做的画,是我国古代流行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它起源于唐朝的丝绫堆绣。由于丝绫堆绣对材料要求严、成本高、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从事丝绫堆绣的工匠稀少,到了清朝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乾隆的母亲就曾亲自带领嫔妃和宫女用这种丝绫堆绣工艺做出了很多花鸟、人物等多种布艺堆绣作品,因其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神态逼真、生动活泼,故宫博物院至今还收藏着清代的堆绣珍品。
现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是刘鲜菊,生于1963年9月,1997年9月她和丈夫卢佳祺再一次来到五台山佛林寺,正赶上擅长唐卡壁画的才旦老师在寺庙画佛经壁画,刘鲜菊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向才旦老师提出自己也愿意无偿为修庙跟着一起绘画佛像,刘鲜菊初试工艺受到才旦老师的好评,才旦老师也被刘鲜菊的诚心所打动,便破例收刘鲜菊为第一个女徒弟。经过10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不断创新尝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她所制作的画面,多是四臂观音、绿度母、财神、长寿佛文殊菩萨等佛像,注重人物形态的塑造。其主要特点是做工精美、色彩丰富、立体感强,在粗犷中显细腻,点滴中见绝妙!造型力求静中有动、生动传神、唯妙唯俏。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工序为六个方面:
赛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将布艺堆绣列入赛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支持刘鲜菊在当地对布艺堆绣的传承和发展。让布艺堆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的更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