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公告信息 Affiche Info

公告信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告信息

【北疆文化 多彩非遗 】 赛罕印记 · 霸王鞭

Time:2023-10-19 浏览次数:264次
T

相传,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击掌相约:“先入咸阳者王之”后项羽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城池,项羽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劲舞舞至酣时,名士卒折木为鞭再舞,共同欢庆胜利。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其恢宏之状,动魄之情深深吸引了当地百姓。百姓纷纷效仿,这种即兴舞蹈形式,由军营传到民间。逐步演变为霸王鞭。

明末清初,随着呼市周边村落的形成,霸王鞭逐步在赛罕区即原郊区的村落兴起。在太平庄、八拜、章盖营、罗家营等乡的大村庄均有霸王鞭的踪迹。解放前夕,曾是延安文工团的一名干事回到自己的家乡金河镇茂盛营村,将部队行军闲暇时跳的霸王鞭舞,传到家乡。教给1940年出生,当时只有十几岁的银生旺,现已年近八旬。至今他仍然能回忆起当时教他学霸王鞭的情景。

"霸王鞭"是以有节律的碰打花鞭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其道具简单,舞姿秀美,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传播普及。

霸王鞭是舞者手里拿的道具,一般是取80公分的木棍(桦木为最)两端挖孔槽,一般有六个就可以了。每个空槽内装两枚铜钱,稍将鞭身晃动击打,则会发刷啦… 啦…的铜钱声,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表演者右手握住霸王鞭中间,时而以手击鞭,时而以脚踢鞭,时而又以鞭触身,从上到下,肩、背、腰、腿、脚无处不到,或与他人对打等等,铜钱不断发出有节奏的悦耳动听的响声!

新中国成立后,"霸王鞭"一直在茂盛营村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霸王鞭在茂盛营红火起来了。银生旺靠着他的记忆,把霸王鞭9套、11套、14套、18套传给了他的侄子银生荣,银生荣又将霸王鞭的技艺传给了银生旺的两个女儿银毛眼,和银利清。就这样,在银生旺老人的精心指导下,由银生荣带领的银毛眼、银利清等人,将过去流传下来的霸王鞭技艺,传承下来,发扬光大。传承下来的霸王鞭,打的龙腾虎跃,威武雄壮。集武术、舞蹈、健身、艺术为一体,霸王鞭展示出人们对集团活动的喜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闪烁着人民群众智慧的光芒。赛罕霸王鞭舞起初仅为单鞭,动作以用鞭端磕打四肢及肩部为主。最初的打法为“9点法”,即:一点磕左手,二点磕右肩,三点磕左肩,四点磕大腿(平抬),五点磕左小臂,六点磕右大腿(平抬),七点磕右腿(平抬),八点磕左脚掌,九点右脚掌(由身后跳起)称为九套。后来,逐步加点,还可磕打手腕、腰、腿外侧、后肩等部位,形成11点法,14点法,18点法,广为流传。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别有一番韵味,茂盛营霸王鞭表演队,时常参加当地庆祝活动和文艺活动的表演,受到好评。赛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已将赛罕区霸王鞭列入赛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计划的保护下来。并进行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普及,优美的霸王鞭舞姿,伴着明快的乐曲深深扎根在当地百姓的心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电话:0471-5184853 网址:www.hhhtshqwhg.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市民服务中心东五楼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文化馆 蒙ICP备16005963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610号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键字:呼市文化馆 呼和浩特文化馆 赛罕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