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公告信息 Affiche Info

公告信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告信息

【北疆文化 多彩非遗 】 赛罕印记 · 木雕

Time:2023-10-18 浏览次数:367次
T

木雕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朝年间,民间艺人将木雕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传承下来,形成赛罕木雕。

赛罕木雕发源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三惧窑村这里的画匠,常常以做雕塑和彩画为生。 师傅巴四虎是全国知名画家二八张的徒弟。传承人 幼小的时候,父亲常常捏一些泥人,逗他玩,父亲做纸扎、画炕围的时候他一刻也不离的跟在身边。受到良好的美术熏陶, 后来参加榆林镇文化站举办的美术培训班,有幸跟随老师学习,学员之间互相促进,经过几年的发奋努力,他的美术功底有了很大的提高。

1982年,随着古旧文化得到认可,赛罕区一些画匠进入呼市古建队,修复呼和浩特市大召、小召,1984年昭庙的老和尚将他推荐到山西省大同市上华严寺等地修复昭庙,这阶段他主要从事木雕塑像。他做的木雕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栩栩如生。1986年回呼和浩特市观音庙塑起《千手观音》和《韦陀菩萨》两尊木。1987年之后又到大同东关华严寺、口泉华严寺、阳高、罗文照以及河北曲阳县、陕西扶风县等地塑多种木雕50多尊。

1995年赛罕区的木雕师傅已熟练的掌握了这门技术。在罗家营的甲兰板村雕的《真武大帝》,毫沁营的哈拉沁村老爷庙雕的《出马关公》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他们的木雕程序主要有五个程序。一是精心选材。根据木雕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材质。二是放线。确定材质的有效利用。三是打初胚。主要是确定雕塑的底座和模型。四是细组合。将 初步制作好的部件,通过多种手段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框架的模型。五是精雕刻。在此基础上,按照塑像神、情、貌的最佳状态进行精雕细刻,直到栩栩如生。六是后完善。最后一道工序是进行打磨、刷漆、贴金。等晾干之后就可以交工了。

如今,赛罕木雕技艺又上了一个层次,多以空心塑为主,空心塑只有具备木雕和泥塑的功底才能完成。赛罕区榆林镇前什村、金河镇七圪台村都有他们的木雕作品,2016年卓资县的梨花镇正在请他制作《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空心塑。目前,从事木雕的人才非常奇缺,能有一定建树的更是寥寥无几。近年来赛罕区积极开展非遗的培训传承活动,让木雕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代代相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电话:0471-5184853 网址:www.hhhtshqwhg.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市民服务中心东五楼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文化馆 蒙ICP备16005963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610号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键字:呼市文化馆 呼和浩特文化馆 赛罕区文化馆